位置:双威大学 > 院校新闻

双威大学:以绿色校园建设与跨学科教育书写高等教育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次数:102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双威大学走出了一条 “绿色校园筑基、跨学科教育赋能” 的特色发展之路。它不仅将环保理念深植于校园建设的每一处细节,更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起灵活多元的跨学科培养体系,让 “可持续” 与 “复合型” 成为学子成长的鲜明印记,为东南亚高等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

双威大学的绿色校园建设,绝非停留在 “种植绿植” 的表层,而是从规划设计到日常运营的全维度生态实践。校园整体采用 “海绵城市” 理念打造,道路两侧铺设透水地砖,操场周边修建生态滞留池,降雨时可实现雨水收集与渗透,每年能为校园节约 30% 的绿化用水;教学楼与图书馆均采用太阳能光伏板供电,屋顶安装智能采光系统,室内照明优先利用自然光,搭配节能空调与感应水龙头,全年能耗较传统校园降低 25% 以上。更具创新性的是,学校将绿色实践融入学生生活场景:食堂推行 “自带餐具减价” 政策,超市禁止售卖一次性塑料制品,宿舍区设置 “垃圾分类积分兑换” 系统,学生可凭分类正确的垃圾积分兑换文具或食堂餐券。这些举措不仅让环保成为校园日常,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可持续生活习惯,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保持着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成为绿色理念的传播者。

在跨学科教育领域,双威大学彻底打破传统 “按院系划分专业” 的模式,为学生提供灵活的 “跨学科选课 + 项目制学习” 双路径。学校开设近 20 个 “跨学科微专业”,学生可在主修专业之外,自由选择与兴趣、职业规划相关的微专业课程。例如,主修市场营销的学生可选修 “数字媒体技术” 微专业,掌握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技能,成为 “营销 + 技术” 的复合型人才;主修生物医学的学生可选修 “公共卫生管理” 微专业,兼具医学知识与管理能力,更适配医疗行业多元化岗位需求。此外,学校每年启动 “跨学科创新项目”,要求学生以 “跨院系组队” 形式申报,围绕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此前,由商学院、环境科学系、工程学院学生共同组建的团队,针对马来西亚城市垃圾处理难题,设计出 “垃圾焚烧余热回收 + 有害气体净化” 一体化方案,不仅获得马来西亚环保部门认可,还受邀参与当地垃圾处理厂技术升级改造,真正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双威大学还将绿色校园与跨学科教育深度融合,打造 “校园生态实验室”。学生可依托校园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设施、生态花园等场景,开展跨学科研究: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监测水质与土壤数据,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发能耗监测 APP,商学院学生分析绿色运营的成本效益,最终共同形成校园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学校优化环保措施提供数据支持。这种 “在校园里做研究、用研究反哺校园” 的模式,让跨学科学习有了真实的实践载体,也让绿色理念通过学术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从全维度绿色校园的沉浸式实践,到打破壁垒的跨学科教育创新,双威大学用 “生态” 与 “融合” 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的培养场景。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在绿色环境中养成可持续意识,更能在跨学科学习中拓展能力边界,成长为既懂专业、又具环保理念、还能跨界协作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将校园建设与教育目标深度绑定的模式,不仅让双威大学在东南亚高校中独树一帜,更为全球高等教育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