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双威大学 > 院校新闻

双威大学:以产教融合与科研突破点亮高等教育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25      浏览次数:95

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双威大学始终以 “打破学术与产业壁垒、以科研赋能现实需求” 为核心方向,凭借深度的产教协同机制与聚焦实用领域的科研成果,成为连接知识生产与社会应用的关键纽带。这所高校不满足于传统教育的 “知识传递” 功能,而是致力于构建 “学术 - 产业 - 社会” 三方联动的生态体系,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的高等教育转型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双威大学的产教融合绝非简单的 “企业合作”,而是从课程设计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深度嵌入。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 “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代表直接参与制定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无缝衔接。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其与华为联合开设 “5G 通信技术定向班”,课程中近 40% 的内容由华为工程师授课,学生在校期间可接触华为真实的 5G 网络建设项目,毕业后通过考核即可直接进入华为马来西亚分公司工作,实现 “学习 - 就业” 的无缝过渡。类似的合作模式还覆盖商科、医学、设计等多个领域,如与马来西亚最大连锁超市集团合作打造 “零售管理实践基地”,商科学生可参与超市的供应链优化、营销策划等实际工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方案。这种 “订单式” 培养不仅让学生毕业即具备岗位胜任力,更为企业输送了无需二次培训的专业人才,形成校企双赢的良性循环。
在科研领域,双威大学始终坚持 “问题导向”,将科研重心聚焦于解决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的现实挑战,避免 “纸上谈兵” 式的学术研究。学校围绕 “公共卫生安全”“绿色能源开发”“数字经济赋能中小企业” 三大核心议题,组建了多个跨学科科研团队,且每个团队均配备行业专家作为顾问,确保研究方向贴合社会需求。在公共卫生领域,双威大学医学院科研团队针对马来西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传染病防控问题,研发出 “基于移动端的传染病预警系统”,通过整合社区健康数据、气候数据等信息,可提前 72 小时预测传染病传播趋势,该系统已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槟城州等地区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爆发频率。在绿色能源领域,学校工程学院团队与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公司合作,研发出 “棕榈油废弃物转化生物燃料技术”,将马来西亚盛产的棕榈油渣、果壳等废弃物转化为清洁燃料,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还为当地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低成本方案,相关技术已获得 3 项国际专利,并在东南亚多个棕榈油生产国推广应用。
此外,双威大学还特别注重为科研成果转化搭建桥梁,校内设立 “技术转移中心”,专门负责对接科研团队与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技术评估、商业谈判等全流程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推动 15 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带动当地企业新增产值超 2 亿马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转化的实践机会 —— 许多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便加入科研团队,参与技术研发、市场调研等工作,部分学生甚至凭借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企业的创业投资,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从与企业共建专业的 “订单式” 培养,到聚焦区域需求的实用型科研,再到助力成果落地的转化平台,双威大学以清晰的定位与扎实的行动,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在这里,学术不再是孤立的 “象牙塔”,而是与产业发展同频、与社会需求共振的 “动力源”,这种独特的发展路径,不仅让双威大学在东南亚高等教育领域树立了鲜明标杆,更为全球高校如何实现 “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 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答案。